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38章 七旬妪三年低热谜,一剂桂枝转坤乾

第138章 七旬妪三年低热谜,一剂桂枝转坤乾(1 / 2)

一、盛夏里的厚衣人

申城七月流火,柏油马路被晒得冒油。下午三点,岐仁堂的竹帘被一股凉气卷开,进来一位裹着驼色羊绒披肩的老妪,身后跟着个拎着皮质药箱的中年女子。老妪鬓发霜白,脸色却泛着不正常的潮红,手里紧紧攥着块素色手帕,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请问是岐大夫吗?”中年女子声音急切,“我妈这病拖了三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听说您这儿有法子……”

里间的岐大夫放下正在批注的《脾胃论》,就着青瓷台灯细看——患者刘某,七十四岁,眼神倦怠却又透着焦灼,舌苔白腻如蒙着层薄霜,脉象浮大如鼓风箱,沉取却似断线风筝,尺部尤其虚浮。最触目的是她的穿着:外头三十八九度高温,她却里三层外三层,羊绒披肩下还穿着棉质衬衫,领口扣得一丝不苟。

“刘阿姨,您这低热是全天都有吗?”岐大夫指尖搭在寸口脉上,“少腹那儿的灼热感,是像火烧还是像烙铁烫?”

老妪吁出一口长气,声音带着疲惫:“哎,别提了!三年前就开始了,每天下午准时发热,体温不高不低,就卡在37度8到38度2之间,身上却冷得像进了冰窖,得裹着厚被子才觉得暖和。小腹这儿呢,火烧火燎的,尤其是疼起来的时候,恨不得拿冰块敷着,可敷了又更怕冷……”

她顿了顿,眼圈泛红:“大便一天四五次,稀得像水,吃了止泻药也没用。看了多少名医啊,有的说我是阴虚火旺,开了一堆清热凉血的药,吃了后怕冷更厉害;有的说我是阳虚,用了附子、鹿茸,结果低热更高,小腹灼痛也没减轻……”

随行的女儿插话道:“岐大夫,我妈为这病花了几十万,光专家挂号费就摞了一沓。上个月在成都找了个扶阳派的大夫,用了麻黄、附子、细辛,还加了鹿茸、龙骨,吃了后反而浑身发烫,夜里睡不着觉,吓得我们赶紧停药了。”

岐大夫起身推开雕花木窗,午后的蝉鸣涌了进来,他望着窗外茂盛的香樟树:“刘阿姨,您夏天是不是特别怕空调?喝温水都觉得胃里发凉?”

“是啊是啊!”老妪像抓住救命稻草,“空调房根本待不了,喝口凉水就肚子疼,可小腹又热得难受,这冰火两重天的滋味,真是熬人啊!”

二、舌脉里的阴阳局

岐大夫示意患者伸舌,只见舌质淡胖如水中泡发的海绵,苔白厚而水滑,舌根部尤其腻浊。“来,躺到诊疗床上,我按按小腹。”老妪刚躺下,手就不自觉地护住少腹,眉头紧锁:“大夫轻点儿,这儿一碰就疼,还发烫。”

岐大夫指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