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38章 七旬妪三年低热谜,一剂桂枝转坤乾

第138章 七旬妪三年低热谜,一剂桂枝转坤乾(2 / 2)

刚触到关元穴附近,老妪就疼得身子一缩:“哎唷!就是这儿,火烧火燎的!”可触诊时却发现,少腹皮肤温度虽略高,深层肌肉却僵硬如板,按下去冰凉感透过指腹传来。

“刘阿姨,您这病啊,像极了冬天屋里生着炉子,可窗户却没关严。”岐大夫取过《伤寒论》翻到“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伤寒论》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您这少腹灼热疼痛,就是厥阴肝经的寒热错杂之象。但根源不在厥阴,而在太阳和太阴。”

他指着患者的脉象:“您脉浮大而劲,像飘在水面的木头,这是虚阳外越的表象;尺脉沉取无根,说明下焦真阳不足。就好比家里的暖气炉(肾阳)火不够旺,却硬开着电风扇(表气不固),热气散出去了,寒气反而乘虚而入。您之前吃的清热药,好比往炉子里泼水,火更灭了;而直接用大剂量附子,就像往冷炉子里扔鞭炮,火没起来,倒把炉子震得更漏风了。”

女儿听得直点头:“难怪我妈吃了那些药反而更难受,原来是没找对路子。可她小腹明明灼热,怎么会是寒证呢?”

“这就是关键所在了,”岐大夫用银针轻拨灯芯,火光映着他眼角的皱纹,“《黄帝内经》说‘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您母亲下焦阳气衰微,就像地下的井水冰冷,寒气凝闭太久,反而逼迫虚阳上浮外越,形成了‘真寒假热’之象。少腹灼热是假热,畏寒喜暖、大便稀溏才是真寒,就像冬天井口冒热气,底下其实是冰水。”

他走到药柜前,抽出写着“桂枝”“苍术”的药斗:“治这病得先修窗户,再添柴火。第一剂药,我用桂枝汤打底,加苍术、白芷散太阳表寒,就像先把漏风的窗户缝堵上;用吴茱萸、小茴香暖厥阴肝经,好比给结冰的水管裹上保温层;川连只放少许,是取‘热因寒用’之意,防止热药被假热格拒,就像往冰水里加勺热水,先试探着化开坚冰。”

三、药方里的次第功

小禾铺开桑皮纸,握着毛笔等处方。岐大夫沉吟片刻,提笔写道:

桂枝八钱,苍术五钱,白芷五钱,

陈皮五钱,法半夏六钱,茯苓五钱,

吴茱萸五钱,川连四钱,小茴香六钱,

炙甘草一钱,生姜一两六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