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作业,同样要认真对待。”张砚秋叹了口气道:
“山长也说了,学规上也写了,两个月后的三月十五,将进行第一次月课。如果拿不到分数,你们后面就很难了。所以一天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进入全身心的苦读。”
“是,学生谨记教诲。”学生忙齐声应道。
“下面,需要从你们中间选一名斋长。”张砚秋又道:“按说该由尔等推选,但你们初来乍到互不相识,就由我来暂时指定一位——”
说着他看向一个浓眉大眼国字脸,满面正气的少年道:“马千里同学,你愿意暂代本斋的斋长吗?”
那少年站起身来,沉声道:“回先生,学生十分荣幸,愿为本斋效绵薄之力!”
“那就这样吧。”张先生便吩咐道:“你带两个同窗跟我去领书。”
“是。”那少年转过头来,扫一眼讲堂,叫上两个看着壮实一些的同窗,跟着先生去了。
苏录看着这位马斋长,总觉得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时却又想不起来。
“他是马千户的长孙。”坐在他前排的李奇宇声如蚊蚋道:“以后咱们最好别跟他唱反调。”
“是吗?!”苏录这下想起来了,那马班长可不是个活脱脱的小马千户吗?“你咋知道的?”
“因为我爹是土城百户所的百户啊。”李奇宇道:“过年刚带我去他家拜过年。这小子人倒是不错,还请我喝金桔蜜露来着。”
“原来都是官家子,失敬失敬。”更前排的苏淡回头笑道。
“我算狗屁官家子,但他已经算得上了,至少在太平镇上是这样。”李奇宇撇撇嘴道。
不一会儿,马千里和两个同窗抱着大摞的书盒,跟张先生从外头进来,分发下去。
苏录拿到手一看,是套蜀藩华阳版的《四书章句集注》,显然大哥那套也是一样的来路。
“这套书是书院发给你们的,接下来三年只有这一套。损毁遗失的话,只能自己花钱再去藏书阁买了。”张先生嘱咐一句,便不再废话:
“打开《大学章句》,上午还有点时间,可以给你们讲两段。”
苏录赶忙从书盒中拿出那本崭新的《大学章句》,掀开第一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张砚秋讲得飞快,短短一个时辰功夫,就讲了蒙学中几天的量。
这当然是学生们已经熟练背诵了,四书全文和章句集注的缘故。
先生之所以还要逐句讲解经义,一来是担心各处蒙学塾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得五花八门,所以得统一一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