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八年的长安城,春意正浓。
柳絮如雪,飞旋在朱雀大街两侧槐树新抽的绿芽间,点缀着这座当世最繁华帝都的勃勃生机。
然而,比春风更炽热的,是弥漫全城的欢庆与期待。
辽东大捷,百济覆灭,生擒敌酋的捷报早已传遍街巷,今日,正是凯旋大军入城献俘的日子!
天刚蒙蒙亮,朱雀大街两侧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商贩歇业,学子停课,百姓们扶老携幼,翘首以盼。
维持秩序的京兆府差役和金吾卫士兵竭力控制着激动的人群,空气中充满了喧嚣与躁动。
“来了!来了!”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首先入城的是前导的仪仗骑兵,盔明甲亮,旌旗招展,代表着大唐的无上威严。
紧接着,是押解着百济义慈王、渊盖苏文等一众重要俘虏的队伍。
这些昔日的王者将帅,此刻身披枷锁,步履蹒跚,行走在曾经他们或许觊觎过的土地上,引来围观百姓阵阵指点和议论,有好奇,有鄙夷,更有扬眉吐气的自豪。
然而,人群真正期待的高潮,是那位传奇的“白袍将军”。
当薛仁贵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时,整个朱雀大街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他依旧是一身标志性的亮银明光铠,猩红披风如同燃烧的火焰,在春日阳光下耀眼夺目。
他骑乘着矫健的白色战马,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刚毅,目光扫过欢呼的人群,带着胜利者的从容与威严。在他身后,是同样精神抖擞、盔甲染尘却斗志昂扬的唐军精锐。
“薛将军!白袍将军!”
欢呼声、赞美声不绝于耳。许多大胆的小娘子,更是将早已准备好的香囊、鲜花抛向马上的英雄。
这一刻,薛仁贵就是长安城最璀璨的星辰,是大唐武勇最直观的象征。他微微向两侧颔首致意,心中虽激荡,却谨守着武将的沉稳。
端坐于马背之上,感受着这几乎要将人淹没的狂热,薛仁贵的心潮亦如这汹涌的人浪。
曾几何时,他还是龙门乡下的一介贫寒子弟,空有抱负却报效无门。
如今,他却以帝国英雄的姿态,行走在这帝国的心脏,接受万民的朝拜。
他的目光不由投向皇城方向,那里,有赐予他这一切的皇帝,也有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太子。
宏伟壮丽的皇宫前。
盛大的献俘仪式在此举行。
李世民高踞于龙椅之上,冕旒垂面,天威莫测。文武百官分列丹墀两侧,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