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一把托住他的手臂,阻止了他下拜,用力拍了拍他结实的臂膀,感慨道:
“孤举荐你,是因为看出了你是璞玉,是栋梁!是将军自己用手中的戟,身上的血,挣来了这赫赫战功,这国公之位!将军不必过谦,此乃你应得的荣光!”
他拉着薛仁贵的手臂,并肩走入厅内,示意他坐下,仔细询问起辽东战事的细节,尤其是熊津之战和生擒渊盖苏文的经过。
薛仁贵一一据实回禀,说到激动处,不免手舞足蹈,将当时的惊险与壮烈描述得栩栩如生。李承乾听得极为认真,时而惊叹,时而抚掌,眼中充满了对薛仁贵勇武的欣赏。
“……好!好一个‘将军三箭定熊津,壮士长歌入汉关’!”李承乾听完,忍不住高声赞道,“此等功业,必当青史留名!薛将军,你此番可是为我大唐立下了不世奇功啊!”
他又关切地问道:“将军连日征战,身上伤势如何?可曾痊愈?孤已命人备下一些上好的伤药和滋补之物,稍后便送到将军营中。”
面对太子如此细致入微的关怀,薛仁贵只觉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眼眶都有些发热。他再次起身,抱拳道:
“谢殿下关怀!末将些许皮外伤,早已无碍。殿下厚恩,末将……末将唯有肝脑涂地,以报殿下与陛下于万一!”
“诶,将军言重了。”李承乾笑着摆手,“将军乃国之柱石,未来扫平四夷,安定天下,还需倚仗将军之神勇。且安心回去休整,不日返回长安,父皇必定还有重赏!届时,孤还要在东宫设宴,为将军庆功!”
君臣二人又叙谈良久,李承乾问了些军中琐事和士卒情况,显示出对基层的关心,薛仁贵更是感佩不已。
直到有属官前来禀报政务,薛仁贵才识趣地告退。李承乾亲自将他送到厅外台阶下,又勉励了几句,这才让他离去。
走出太子行辕,薛仁贵只觉得天高云阔,阳光明媚,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太子的赏识和关怀,如同暖阳,照散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因为骤然显贵而产生的不安与彷徨。
他翻身上马,回头望了一眼那庄严的行辕大门,心中暗暗发誓:此生此世,必当竭忠尽智,护卫大唐,效忠陛下与太子!
现在,他终于可以怀着无比轻松和期待的心情,加快速度,返回营地,然后,随着凯旋的大军,回到长安,回到那个有妻子等待的家中。
功成名就,恩情得报,前路一片光明。薛仁贵催动战马,向着黄河大营的方向疾驰而去,归心似箭,却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