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于是殿内久久沉默,没人出声。
太后淡淡地扫了赵孝骞一眼,然后望向章惇。
章惇捋须,不慌不忙地道:“臣以为,燕王与越王两位年岁尚幼,而且才能略显平庸,若推举为君,恐重蹈端王简王之鉴,请太后斟酌。”
太后黛眉一挑,道:“哦?看来子厚先生有高见,何妨直言。”
章惇沉声道:“先帝无后,兄弟平庸,大宋又正是开疆拓土的关键时期,臣以为当以祖宗基业为念,开历代帝王之先河,……不立嫡长,立贤能。”
群臣大哗,然后纷纷望向章惇和赵孝骞。
说得这么含蓄,你特么直接报身份证号得了呗!
殿内窃窃议论声四起,神奇的是,章惇这番原本应该被人喷死的话说出口后,殿内却只有议论声,并无人站出来呵斥责骂。
尤其是新党官员们,表情颇为神秘,竟带着几分赞同的模样,而旧党们心中不忿,却也没人出来驳斥。
半晌,赵孝骞大约明白了原因。
原因很简单粗暴,因为整个皇宫乃至整个汴京城,都被燕云边军掌控了。
章惇没有指名道姓,但群臣都不傻,他们知道章惇提名的人是谁。
若抛开嫡长继承这个祖制不论的话,朝堂上下如果都赞同立贤,那么赵孝骞确实是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这些年赵孝骞为大宋立下的功劳,简直神奇得无法想象。
相比汉唐的霍去病和李世民亦不遑多让,如今的他已是光芒万丈,若大宋在他的治下,开创一个汉唐盛世绝对不是梦想,群臣有生之年是真的有可能看到的。
而且这几日的汴京风波里,赵孝骞不显山不露水,却以雷霆之势控制了局势,宫里的太后,朝堂的宰相,都有意无意地偏向他。
这些事实摆在面前,群臣若还没看清楚,未免太小看他们的智商了。
所以,打一开始,什么简王端王,早就注定是炮灰,真正有野心,有谋划,处心积虑夺位的人,是赵孝骞!
这年轻人,藏得真深啊。
在今日燕云边军平叛以前,谁能察觉这个低调的一言不发的年轻人,居然才是真正的主角。
此时此刻,太后和章惇都已经铺垫到这一步了,群臣还能说什么?
一些固执守旧的朝臣紧皱眉头,他们自然是想反对的,这明显违反了祖制。
甚至包括一些新党官员,其实内心里也不大乐意接受章惇的提议。
不立嫡长改立贤,天下人还不得炸锅,现在他们说同意,传出去会不会被天下人唾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