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调教大明 > 第八十一章 交进

第八十一章 交进(2 / 4)

实只是脚行的变化,利不算高。”这个问题,皇帝肯定憋了好久,张惟功也早就有腹案了:“臣若是能往蓟镇、宣、大、辽镇、山东、河南,各设分行,包送军粮,食盐,运回毛皮等土物,来回获利,这才是真赚钱。”

“这个太难了……”

几个门店,万历也相信赚不到什么大钱,一般的官店收入,他还是清楚的。张惟功的几个店,言称年获利两万,这在万历来说已经是颇高的利润了,要知道,勋侯之家开设的官店,平均一家一年也就两千银子。

国朝最赚钱的行当,毫无疑问就是放印子钱,也就是高利贷。

舍此之外,最稳赚不赔的,就是买地买庄子,有几千上万顷地,一年两次收成,每亩获利三钱五钱银,一年十万两以上还是稳有的。

高利贷这行当,晋商占据半壁江山,然后剩下的就是勋侯之家和高官显贵,本钱十万,年获利三十万也不是难事。

放印子钱毕竟是吸人血汗,明廷向来有例严禁,普通的士绅和商人敢碰这个雷区的,被抓着痛脚就会死的很惨。有严令在前,皇帝总不好干这种行当,脸面还是要的。至于土地,从成化年间首创皇庄,至今皇庄已经有一百三四十万亩之多,只是每年交进的子粒银不过几万两,实在是叫万历有点灰心丧气。

养了大量的管庄太监和部属,结果收下来的就是这么一丁点,实在是叫人提不起兴致来。

皇家的事就是这样,人浮于世,浪费严重,而事情却没有人办,也没有人督责,论收益自然是不成了。

所以皇帝到底还是对惟功的建议太有兴趣了,现在就能一年赚两万,扩大十倍规模,一年岂不有几十万?再把触角伸到外地,自己给予支持,岂不是一年大几十万?

想到这里,万历真是两眼放光。

所以他一改犹豫口吻,郑重道:“等吾亲政之后,你再想办法吧。”

“是,臣等将来再说。”

“还有,”张惟功对万历谈事情,总是慢慢潜移默化,早早植于万历心中,因而趁热打铁道:“臣的顺字行,现在只是收货送货,赚的是脚行力钱,臣想,也搞存钱兑钱,本店存,异店取亦可,从中收手续费。”

“你说的是钱庄吧,这个山西老倌在搞呢。”

提起钱财诸事,十四岁的万历已经很敏锐了。

“臣的这个做法,和钱庄或质铺都不同的,要紧的还是方便,不取其暴利,以免伤民,亦招物议。”

通存通兑,异地取款,这个其实在中国也不是新鲜事,唐宋时就已经有人在搞了。但这事情总是随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