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架歼-16“秃鹫”以双机编队迅速爬升到8000米高度,在运输机预定航线的侧前方建立巡逻空域。
长机飞行员“秃鹫1-1”李锐少校,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综合显示屏上的空情信息,这片空域对他们而言依旧充满未知。
突然,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发出短促的提示音,合成女声报告:
“警告,发现不明空中目标。方位075,距离135公里,高度6000。数量3。模式识别:大型低速平台1,高速平台2。”
李锐精神一振,有情况!他立刻下令:“1-2,保持警戒,重点监控不明目标。”
“1-2明白。”
几乎在下一秒,战术数据链已经将初步分析结果投射到他的屏幕上:
“信号特征初步比对:大型目标疑似y-9系列特种平台。高速目标疑似g10系列战斗机。特征匹配度:78%。”
“y-9?g10?”李锐心中猛地一跳,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涌上心头。在这片原属于东方战区的空域,出现这两种具有鲜明军方特征的机型,其意义不言而喻!
“1-2!看到数据了吗?很可能是东方战区的飞机!我们可能找到正主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看到了,长机!妈的,总算有点眉目了!”僚机飞行员的回应也同样兴奋。寻找东方战区主力,本就是他们深入此地的核心任务之一。
技术优势此刻带来了信息优势。歼-16的aesa雷达在被动模式下就已完成远距离探测和初步识别,而对方对此仍浑然不觉。
“指挥所,秃鹫1-1呼叫!重大发现!”李锐强压住兴奋,尽可能保持专业的口吻汇报:
“于方位075,距离135公里,发现不明空中编队,初步识别为y-9系列特种机一架,g10系列战斗机两架!高度怀疑为东方战区航空力量!请求指示!”
后方指挥所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性,指令迅速传来,带着一丝审慎:
“秃鹫1-1,确认目标性质为首要任务。允许前出进行确认,尝试进行非敌对性接触和识别。但务必保持警惕,确保自身安全,避免误判。威慑为主,驱离为辅。”
“秃鹫1-1明白。执行接触识别程序。”
李锐推动油门,两架歼-16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加速前出,占据有利的战术位置,准备进行近距离确认。
与此同时,在y-9jb“观星者”机舱内,依旧是一片例行侦察的平静。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