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说着客套话,“李经理早就和我们说过,说陈先生是真心想来我们这里投资发展的,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简单寒暄后,刘厂长侧身引路:“陈先生,各位同志,一路颠簸辛苦了,要不先到办公室里喝口茶,歇歇脚?”
陈秉文摆摆手,直接切入正题:“谢谢刘厂长,茶不急着喝。
我们还是先看看厂房和设备吧。”
他做事向来喜欢直奔主题,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客套上。
“好,好!陈先生真是干实事的人!”
张局长连连点头,对刘厂长示意,“老刘,那就直接带陈先生去看看咱们厂子的情况。”
“哎,好!陈先生,各位,这边请。”
刘厂长立刻在前引路,一行人径直走向生产车间。
厂区是几排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红砖厂房,墙面上还保留着特殊年代的标语印记,但打扫得还算干净整齐。
然而,当刘厂长推开主要生产车间的双开木门时,里面的景象让陈秉文和高振海等人微微一愣。
与略显陈旧的外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间内部的玻璃瓶灌装生产线和设备,竟然相当新!
机器擦得锃亮,保养得非常好。
“这是.”陈秉文有些意外地看向李国伟。
虽然这些设备与陈记买的进口热灌装生产线还有些差距,但在这个年代的内地,已经算是相当先进和齐整了。
机器保养得锃亮,地面也打扫得干净,看得出工人们非常爱惜。
“陈生,没想到吧?”李国伟笑着解释道,“刘厂长他们去年咬牙更新了生产线,本想大干一场,可惜后来市场变化,原料和销路都遇到了困难,新设备还没完全发力,厂子就半停摆了。
真是可惜了这些好设备。”
他说完,还惋惜地叹了口气。
陈秉文闻言,脸上保持着礼貌的微笑,但心中立刻雪亮。
李国伟这番说辞,或许能唬住那些对内地情况不了解的港商,但怎么可能瞒得过他?
他清楚地知道,在当下内地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东莞县汽水厂这种地方国营厂,生产任务完全由上级糖酒公司下达计划,原料按计划调拨,产品也由糖酒公司统购统销。
工厂根本不需要自己操心市场变化和销路困难问题。
生产出来多少,糖酒公司就收购多少,卖不卖得掉是糖酒公司的事。
所谓“原料和销路遇到困难”导致停产,根本站不住脚。
这套说辞,更像是为了解释工厂现状而准备的“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