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为后续的并购提供源源不断的弹药。”
在他的构思中,准备实行三步走策略,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讲好资本故事。
首先,利用期货工具,锁定部分原料成本,对冲糖价上涨带来的短期冲击。
这是防御,确保自己不会在风暴中先倒下。
其次,趁着“四会并存”监管相对宽松的黄金窗口期,利用糖价风暴导致部分小市值上市公司(壳资源)股价暴跌、股东急于脱手的机会,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拿下控股权,完成借壳上市。
最后,利用上市公司的身份和信誉,启动融资机器(增发、发债)。
用融来的巨额资金,精准狙击那些在糖价风暴中摇摇欲坠、但拥有他急需的优质资产的企业。
将这些资产低价收入囊中,快速整合进上市公司体系。
每一次成功的并购,都是在强化平台的价值,讲出更动听的增长故事,从而获得更多、更便宜的资本,再去进行下一轮并购.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资本与产业扩张闭环。
这个闭环的核心驱动力在于:资本市场对“增长故事”的溢价支付。
对于这方面,陈秉文简直不要太熟悉。
他不仅仅是在买资产、扩产能,更是在编织一个关于“亚洲功能食品帝国崛起”的宏大叙事。
每一次并购,都是为这个故事增添新的章节,注入新的增长预期。
市场愿意为这种预期支付高价,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资本,而这些资本又反过来加速故事的实现,形成完美的正反馈循环。
当陈秉文把他心里的构思合盘拖出之后,方文山彻底被震撼了。
他之前理解的并购是横向扩张,是规模效应。
但陈秉文描绘的,是一个以资本为纽带、以并购为手段、以市值为杠杆、最终实现产业帝国几何级数膨胀的战略核武器!
这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商业思维,已经上升到一种更高维度的资本运作艺术。
如果陈秉文知道方文山心里的感想,他肯定要回一句,“基操勿6!”
前世资本玩烂的招数,在这个时候的香港,却是核弹级的降维打击!
陈秉文看着方文山眼中难以掩饰的震撼和一丝茫然,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
他理解方文山的感受。
在这个年代,资本运作的概念还停留在“上市融资建厂”的初级阶段,像“借壳上市+并购整合+市值管理”这种三位一体的资本核武器,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家和财务总监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