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物下,“真正的好故事,不是靠保密藏起来的,是靠人心记下来的。就像陈默修书,哪怕被人撕了页,他也能凭着记忆补回去,因为他懂那本书的魂。”
他从抽屉里拿出个笔记本,里面是他们从第一版大纲到最终稿的所有修改痕迹,密密麻麻,有些地方甚至能看到两人争执时画的叉号。“你看,这些才是最珍贵的,别人偷不走。”
安小甲翻着笔记本,突然在某一页看到江陵写的批注:“小甲说‘林砚该有自己的骄傲’,这里要改得更硬气点,像她本人。”旁边是她画的小机器人,举着块牌子,写着“不准改”。眼泪突然模糊了视线——原来那些被她视为“压力”的考验,在他眼里,不过是需要一起跨过的坎。
接下来的几天,剧组上下都笼罩在紧张的气氛里。资方派来的调查组一次次找他们谈话,语气里的怀疑像针一样扎人。“江陵,听说你和安小甲走得很近,会不会是你们俩中的一个……”“安老师,你之前跟制片方有过争执,是不是想报复?”
安小甲每次都咬着牙反驳,可心里的委屈像潮水般涌来。直到有一次,调查组的人拿着照片质问江陵:“这张照片拍的是你俩在改稿,除了你们,谁还能有这么详细的修改记录?”
江陵没说话,只是把安小甲拉到身后,对调查组的人说:“如果我们想卖,就不会第一时间通知剧组;如果我们想报复,就不会熬了三个月改到第七版。”他指着墙上的读者来信,“这些孩子等着看林砚和陈默的故事,我们不会让他们失望。”
安小甲看着他挺直的背影,突然想起自己书里的一句话:“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你顺境时陪你笑,是在你被全世界怀疑时,站出来说‘我信你’。”
转机出现在一周后。张阿姨在书店门口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录音笔,里面是苏瑶和一个陌生男人的对话——原来她为了给母亲筹医药费,被人怂恿着偷拍了照片,却在最后一刻反悔,没把完整的剧本交出去。
“师哥总说‘做人要守底线’,我不能让他失望。”录音里,苏瑶的声音带着哭腔,“钱可以再赚,良心没了,就找不回来了。”
真相大白的那天,安小甲和江陵在书店里默默地坐着。窗外的梧桐叶落得差不多了,露出光秃秃的枝桠,却透着股倔强的生命力。
“苏瑶……”安小甲想说点什么,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已经跟剧组说了,不追究她的责任。”江陵递给她一杯新泡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