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的国企当中也同样存在。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热情高涨地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任何地方,都会有懒虫。
如果放在西方,像这样的人,早就被辞退了,但是在国内肯定不能这么干,国家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饿死。
没办法,养着呗!
“这样挂职的,现在厂里有多少?”
孙立刚梳理完名单,对于李天明的问题了然于胸。
“108个!”
“他们这是要起义啊?”
李天明的这个玩笑,孙立没捧场。
“你打算怎么办?”
“挨个谈,愿意主动离职的,给一笔补偿金,他们的平均工资是多少?”
“全额工资是36块8,现在发30%,也就是11块零4分,每个月厂里要支出1192块3毛2分。”
李天明飞快的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愿意主动离职的,每个人按照30%的工资,发6个月的工资。”
“不愿意的呢?”
“不愿意的就回来上班,超过一个礼拜不在岗的,按辞工处理,一分钱补偿都没有!”
孙立面露难色:“天明,这样的话,恐怕总厂的工会,还有上面都要过问,真要是闹起来,不太好收场!”
李天明点上一根烟:“既然总厂把权利给了我,那就得按我的规矩办,孙哥,你记住一句话,厂里不养闲人。”
孙立见李天明主意已定,只要点头记下。
“还有,所有人都必须参加岗前培训,不管多大岁数,只要是厂里的人,都必须有一技之长,那些整天在厂里混日子的,也一律清退。”
孙立知道李天明接手三产以后,肯定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是没料到动作会这么快。
而且这下手这么狠,这么重?
“天明,咱们是不是稳一点儿,别太急了,而且,工人们思想上,也得给他们一点儿时间来适应!”
“孙哥,还给时间?给多久?半年?一年?我们村砸钱进来,收拾这个烂摊子,是要看到效益的,不是做善堂。”
呃……
孙立闻言苦笑:“你这腔调儿,还真有点儿像旧社会的资本家了!”
要是搁几年前,孙立这么说,李天明能把他的嘴给缝上,但现在……
情况不一样了!
“就按我说的办。”
李天明说着起身。
“走,先去和工人们见见面!”
三产的工人此刻已经知道了,工厂要改制了,往后虽然依旧挂靠在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