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需要有限度地武装自己,以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是继续坚持完全开放的理想,还是为了生存不得不筑起高墙?
是分享技术以换取盟友,还是严防死守以免资敌?
“新芽”在获得力量的同时,
也陷入了更深的战略困境。
“观察者”并未让“新芽”等待太久。
在“绿茵协议”被验证后的第七天,一次强度适中但信息密度更高的数据流,通过“平衡之钥”的共鸣,再次注入了“星语站”的接收系统。
这一次,信息包的结构相对清晰,包含了两个明确的部分:
第一部分:技术索引(可选)
·模块a:区域性气候微调原理(基础)。
涉及对局部大气能量流动的引导,可用于缓解极端天气,创造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模块b:生物信息素精准通讯协议(概念)。
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电磁波的、基于生物本能和能量场的信息传递方式,可能具有极强的抗干扰性和隐蔽性。
·模块c:能量-物质转化效率优化模型(初级)。
旨在提升从太阳能到生物能等各种能量形式的利用效率,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部分:文明发展评估报告(摘要/警告)
·肯定:文明节点“新芽”展现出卓越的环境适应性、技术整合能力与内在凝聚力。对“秩序”的理解与应用符合“可持续性”与“内源性增长”基准。
·警告:检测到文明节点正处于“技术突破引发的外部压力失衡”临界点。
·提示:单一节点的孤立发展存在上限及高风险。建议探索“节点间有限合作网络”构建可能性。
·备注:持续观察中。后续接触权限将取决于对当前挑战的应对方式及合作网络构建进展。
这份来自星海的回响,内容远超“新芽”领导层的预期。
它不再仅仅是冰冷的知识馈赠,更包含了对他们文明状态的评估和发展方向的建议!
“节点间有限合作网络……”小刘反复咀嚼着这个词,“‘观察者’是在暗示我们,不能只靠自己?需要寻找……盟友?”
郑代表目光深邃:“它看到了我们的困境。独自拥有过于先进的技术,而又缺乏足够的自保力量,确实危险。但它提到的‘有限合作’……这个‘有限’如何界定?与谁合作?如何确保合作不会引狼入室?”
山猫更关心现实问题:“‘潜影会’和‘掠食者’的威胁迫在眉睫,我们哪有时间去慢慢构建什么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