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反对。
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如今的名声有点响亮,所以有点担心这些下属会不会更加不敢反对,别到时候真的成了纸上谈兵。
随行的人员当然不止徐丰一个,八个局各抽调了一个人,农业局和贸易局也不例外。
因为还要交接工作,出差的时间定在了三天后。
今天是周四,正好出差的人员家里也可以安顿一下。
赵繁现在的秘书还挺多的,计划委员会这边一个,外交部两个,其中一个就是陈敏,她还兼职生活秘书,自然是要一起出门。
工作上的交接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就是私事上,陈敏要和赵繁商量一下。
她发愁儿子的安排:“现在回国了,我们还带着小承宇一起出差吗,会不会影响不好?”
赵繁每制定一个计划,几乎都会找彭主任聊聊,意图无非就是担心被人攻讦,特别是在这个敏感的时期。
在国外的时候,去别的国家,带上老婆孩子,还可以用增长见识,或者想把家人放在眼皮底下保证安全作为理由,毕竟那是国外。
如今回国了,这个理由就不能用了。
赵繁也有点犹豫,不过权衡过后还是说道:“还是带上吧,小承宇不占据出差的资源,对外就解释他一直生活在国外,现在回国有点粘着你。”
到时候儿子的开支,他们自己出即可。
这个理由也能用,陈敏还发愁另一个问题:“学校那边好像也不好请假。”
70年代的教育还挺古板的,就算到了赵繁这个级别,给儿子请假也得有个正当的理由,即便上的还只是幼儿园。
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他:“幼儿园应该没事,等上了小学和中学只怕是真的不好请假,不过我们可以提前未雨绸缪。”
比如让他上天才班,京都大学就有这种班,而且小承宇不报名小学,跟着他们夫妻学习,等年龄到了直接考那种班级。
特殊班级,应该是好请假的,至于具体的情况,只能出差回来再打听了。
一周后,已经参观了不少工厂的赵繁,对着徐丰问道:“厂里的人员都是这么冗余吗?”
虽然还没调研结束,可走过的那些厂,本来只需一个工序,可愣是搞出来五六个工序,这样一来负责的人员就多了,出错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赵繁当年去漂亮国访问,可是看过人家的半机械化厂房,和东北这边的工厂的效率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
徐丰无奈地解释道:“自从沿海一带的工业繁荣起来,这已经是改进了很多的,只是体系摆在这里,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