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伪装的平静与胎动的“归途”)
重庆的日子在表面的僵持中流淌。温心语继续维持着她的冰霜姿态。严浩翔则成为了家中的一道静默风景线:睡沙发,餐桌上无声布菜添汤,眼神却像最专注的探照灯,随着温心语的身影移动,捕捉她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蹙眉。
严妈妈私下鼓励儿子:“看到没?她就等你低到尘埃里开花!莫急!稳起!”
严浩翔颔首。他收敛了最初的狼狈,将所有的焦虑和狂喜都压回心底最深处,只留一种近乎顽固的守候。他不再是焦躁的背景板,而是成了一座沉默的灯塔,无声宣示:他在,他在等,他不移动。
这天睡前,温心语关门前,严浩翔依旧稳稳地将温水和一小碟她喜欢的梅干放在门口小柜上。动作轻缓,带着种已成习惯的、无言的珍重。
门内。
温心语背靠门板,指尖轻抚小腹,感受着那规律的胎动。她对着腹中宝宝低语:
“宝宝,爸爸还在外面傻站着呢……”
“妈妈其实……没那么生气了……”
“但谁让他让妈妈那么伤心?对不对?”
“我们再小小惩罚他一下……就一下……”
“下星期,我们回北京去看医生……”
“这次嘛…就不告诉他了,让他…紧张一小会儿……”
宝宝又轻轻顶了顶她,像是对这个“小小惩罚”的无声赞同。
(承) “面条”的诱饵与无声的告别)
翌日清晨。
温心语走出房门,神情倦懒,目光掠过已在客厅“站岗”的严浩翔,落向窗外带着山城湿气的晨光,像是随意地提起:
“突然有点怀念北京南城那家‘王记小面’了。”
声音不高,带着晨起的微哑,却精准地落入严浩翔耳中。
严浩翔心脏猛地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