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66章 都市中风迷局与岐大夫的祛痰玄机

第166章 都市中风迷局与岐大夫的祛痰玄机(1 / 2)

第一章 暮春急诊:六旬老妪偏瘫失语

立夏后的申城,梧桐叶新绿浸着潮气。岐仁堂的雕花木门半掩着,药香混着雨后泥土味飘到巷口。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午后的宁静,张阿姨的女儿林晓雯几乎是架着母亲冲进了诊室。

“岐大夫,您快看看我妈!”林晓雯的声音带着哭腔,“今早起来左半边身子就动不了了,话也说不明白,嘴里直淌口水!”

诊床上的张阿姨约莫六十岁,头发花白,左眼闭合不严,左嘴角歪斜着,涎水顺着下颌滴在衣襟上。她喉咙里呼噜作响,像是堵着浓痰,右手却无意识地抓着床单,眼神里满是焦急与恐惧。岐大夫戴着细边老花镜,指尖搭在张阿姨腕脉上,眉头微蹙:“脉滑数,舌苔厚腻如积粉,左关脉尤其弦紧。”

他起身绕到床侧,用棉签轻触张阿姨左侧脸颊,肌肉只是轻微抽搐。“阿姨,试着抬抬左手,”岐大夫的声音温和,“慢慢来,别着急。”张阿姨喉咙里“嗬嗬”两声,左胳膊勉强抬起寸许,又无力地垂下。

“晓雯,你母亲这是中了‘风邪’,”岐大夫取过诊笺,毛笔在砚台里蘸匀墨汁,“《黄帝内经》云‘风者,百病之长也’,又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看这舌苔脉象,内有伏痰才是根本。”

林晓雯急道:“风邪?是不是着了凉?我妈昨晚空调开得低……”

“此风非彼风,”岐大夫搁下毛笔,“《金匮要略》讲‘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你母亲年逾六旬,肝肾渐亏,正如《脾胃论》所言‘年高之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饮食不节生痰,痰浊随肝风上扰,阻滞经络,才致半身不遂、舌强语謇。这就好比河道淤塞,先有淤泥(痰浊),后遇山洪(肝风),才彻底堵了去路。”

他指着张阿姨舌苔上厚厚的白腻苔:“你看这痰浊,已如湿泥裹着败叶,若只想着通经活血,好比拿铁锹硬铲淤泥,反会越搅越浑。当务之急,是先化散痰结,再清淤通络。”

第二章 岐黄辨证:痰瘀阻络治痰为先

“可西医说这是……”林晓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想起岐大夫看病从不用“血栓”“脑梗死”之类的词,“他们说要赶紧活血,不然怕耽误了……”

岐大夫捋了捋胡须,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线装书,封面写着《丹溪心法》:“元代朱丹溪先生治中风,首重‘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石室秘录》亦言‘痰不去则血不活,血不活则痰难化’。你母亲脉滑、苔腻、喉中痰鸣,正是‘风痰阻络’的实证。若一味用桃仁、红花活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