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41章 手足烦热里的乾坤

第141章 手足烦热里的乾坤(2 / 2)

浅了许多,便在原方里减去黄柏,加了山药。"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水,先得祛火毒,再慢慢培土保墒。"他指着窗外新抽芽的茉莉,"你看这花,得阴阳调和才开得香。"

二、秋雨里的困脾案

王秀莲把最后一筐茄子码上货架时,后腰像被塞进了块烙铁。菜场顶棚漏下的雨丝混着汗滴,顺着她额角的白发往下淌,而发烫的手心却怎么也暖不热刚摘的黄瓜。这个卖了二十年蔬菜的胖婶,最近总觉得浑身没劲,连称秤的力气都要省着用,可手脚心却像揣了暖水袋。

"婶子这是把'秋老虎'揣兜里了?"岐大夫接过她递来的蔫巴豆角,指尖触到她掌心时吃了一惊——那温度堪比刚出锅的糖炒栗子,可手腕皮肤却凉津津的。诊室里的铜香炉正燃着沉香,青烟在"脾胃论"的匾额下盘旋,映得王秀莲舌面上的白腻苔像蒙了层浆糊。

"从立秋到现在,喝了二十包凉茶了。"王秀莲撩起裤腿,小腿肚按下去就是个深坑,"西医说我水肿,可越喝凉的越乏,手脚越烫。"她想起上周凌晨去进菜,蹲在菜窖里竟热得头晕,可掀开棉被又觉得冷。

"《素问·调经论》讲'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岐大夫翻开案头的线装书,泛黄的纸页在"升阳散火汤"条目下画着红线,"你这是劳倦伤脾,清气下陷,郁而化火。就像老黄牛拉磨太久,累得阳气都趴下起不来了。"

他指着药方上的柴胡、升麻:"这两味药就像放风筝的线,能把下陷的清气提起来。黄芪得用生的,量大到五钱,才能像千斤顶似的把脾胃托住。"王秀莲盯着"炙甘草"三个字犯嘀咕:"甜药也能去火?"

"《伤寒论》里的甘草泻心汤,就靠炙甘草调和寒热。"岐大夫用戥子称着蜜炙的甘草,深褐色的药块散发着焦糖香,"甘能补脾,就像给饿了三天的人喝碗小米粥,脾胃暖和了,郁火自然散了。"他又叮嘱要配合艾灸足三里,"这穴位是脾胃的'加油站',得天天用艾条温着。"

回去的路上,王秀莲摸着怀里的药包犯愁。想起儿媳总说"是药三分毒",非要带她去做"理疗",结果烤电烤得手心更烫。路过中药房时,她看见药工正把晒干的黄芪扎成小把,黄澄澄的根茎像金条,突然想起祖母说的"脾为后天之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