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刻若投凉润之剂,直如雪上加霜。"
煎药室里,当归与川芎的辛香混着肉桂的温热蒸腾而起。当第一碗养营汤喂下时,顾长卿凹陷的眼窝突然溢出泪水:"暖...胸口暖起来了..."岐明修以指腹轻揉其足三里穴,触感从僵硬逐渐变得松软,腕部脉象虽仍微弱,却隐隐有了根脚。
三、阳和启蛰:气血重生的密码
第七日换药时,阿安惊喜地发现腐肉边缘竟透出淡红的新肉。岐明修用银针挑开一处结痂,流出的脓液已由清稀转为稠黄:"此为阳气渐复之征。《神农本草经》言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今得肉桂温通经脉,当归活血行滞,方能使腐去新生。"
顾明远捧着药碗欲哭无泪:"前几日那些大夫说我爸是'阴虚火旺',越吃滋阴药越吃不下饭,直到您说'阳化气,阴成形',我才知道错得离谱..."岐明修摆摆手,指着窗外抽芽的柳枝:"春日万物生发,皆赖阳气鼓动。人身亦如小乾坤,非阳无以化阴,非温无以通滞。你看这疮口,便如久阴不晴的湿地,唯有阳光普照,方能腐草化萤。"
第十日,顾长卿竟能靠着软垫喝下半碗小米粥。岐明修诊脉后沉吟片刻,从药柜深处取出一个紫陶罐:"今日当加鹿角胶。《本草纲目》载其'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元气',正合《灵枢》'卫气者,所以温分肉'之旨。"琥珀色的胶块在药汁中融化时,整个诊室都弥漫着一股清阳上升的气息。
四、脾胃枢机:后天之本的复苏
当第二十剂养营汤服尽时,顾长卿溃烂的疮口已收敛过半,新长出的肉芽如粉红的苔藓覆盖在伤口上。岐明修却在此时调整了药方:"去肉桂,加炒白术、茯苓。《脾胃论》云'脾为后天之本',今阳气已复,当固护中土。"
阿安看着药罐里翻滚的白术片不解:"为何此时换方?"岐明修以竹筷轻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前用温阳之剂,如春日惊雷震动蛰虫;今用健脾之药,犹和风化雨滋养万物。若过用温燥,则能耗伤阴血,须知阴阳互根之理。"
顾明远发现父亲的变化堪称神奇:以往喝口水都泛酸,如今竟能闻见厨房飘来的饭香而生津。某个月夜,顾长卿忽然指着窗外的梧桐树说:"明远,我好像能闻到花香了。"儿子凑近一看,老人苍白的唇色竟透出淡淡血色,溃烂处新生的皮肤虽仍泛红,却已不见狰狞的黑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