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76章 外滩夜风中的肺鸣奇案

第76章 外滩夜风中的肺鸣奇案(2 / 2)

,补中有发,与麻黄相配,如《内经》'辛甘发散为阳'之理。"

三、三拗汤里的攻守之道

窗外忽然下起太阳雨,彩虹斜跨黄浦江。王景行盯着药炉里翻滚的汤汁,见麻黄浮于水面,杏仁沉于罐底,恰似一场水中的攻守战。"这药闻着辛辣,喝下去会不会更喘?"他捏着青瓷药盏犹豫。

"放心,加了橘红、半夏、前胡。"岐伯用竹筷拨弄药渣,"橘红专理肺中痰气,《纲目》言其'下气消痰';半夏降逆止呕,《本经》称其'除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前胡'宣散风热,下气消痰',三药助三拗汤'开鬼门,洁净府'。"

第一盏药服下半个时辰,王景行忽然感觉后背发烫,细密的汗珠从毛孔渗出,却不像前夜盗汗那般黏腻。岐伯摸了摸他后颈:"此乃'遍身漐漐微似有汗',正合《伤寒论》服药禁忌。"林夏适时递来热粥:"喝些粳米粥,助药力行于表。"

酉时三刻,王景行忽然剧烈吐痰,先是白稠如糊,继而转为灰黄结块,足足吐满半盂。"感觉气管里的闸门开了。"他摸着胸口轻笑,喉间哮鸣音已减大半。岐伯用银针点刺丰隆穴:"此乃胃经络穴,《玉龙歌》云'痰多宜向丰隆寻',可绝生痰之源。"

四、膏粱之变的现代启示

夜诊结束时,雨过天晴。王景行望着诊室墙上的《脾胃论》警句:"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忽然长叹:"我总以为年轻能扛住酒局,没想到......"

岐伯收拾针灸针,借话题展开:"《素问·通评虚实论》早有明训:'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您嗜食肥甘,又久坐少动,脾胃运化不及,湿浊内生,遇外寒则凝为痰饮,正如《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可我每天健身......"王景行辩解。林夏递来杯炒米茶:"跑步机上的汗,和《内经》'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不同。真正的'动以养形',当如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借导引术通利三焦。"

岐伯翻开《遵生八笺》,指着"秋季摄生"篇:"从明日起,每日卯时用淡盐水擦牙,酉时以掌心摩腹。您看这'朝擦牙,晚摩腹',看似小事,实则暗合'早升阳,晚降浊'之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