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74章 血色晨光里的悬壶案

第74章 血色晨光里的悬壶案(2 / 2)

略》肾气丸去附子、肉桂,加石斛、白芍,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你肾水亏虚,当以酸甘化阴;虚火妄动,需用咸寒潜降。"

说到此处,岐伯从抽屉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些深灰色粉末:"此乃棉花子灰,《本草纲目》载其'辛温无毒,入肾经,止血安胎'。炒炭用之,既能收涩止血,又不碍瘀,正合'止血不留瘀'之旨。"

三、药香里的阴阳之道

窗外雨势渐大,张恪盯着药炉中翻涌的褐色药汁:"为什么要用'空心温服'?"岐伯往杯中续了陈皮茶:"《伤寒论》言'空心服药,令药力下行'。你病在下焦,清晨卯时为大肠经当令,此时服药,借经气旺时直达病所。午间再服,则固护中焦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

林夏用竹筷拨弄药渣:"张先生可知,血与精本为同源?《内经》云'精化为血',你纵欲伤精,血失化源,故虽止血而血难复。方中熟地、山萸肉补肾填精,当归、白芍养血和肝,正是'精血互生'之理。"

张恪听得入神,忽然皱眉:"可我总觉得口干舌燥,夜里还盗汗......"岐伯一笑:"此乃阴虚火旺之征。方中加秦艽退虚热,阿醪(阿胶)滋阴养血,正如叶天士《温热论》所言'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待真阴得复,虚火自敛,诸症自消。"

药熬好了,林夏滤出药汁,调入棉花子灰,琥珀色的药汤里浮着细灰,像落了层晨霜。岐伯将药碗推给张恪:"先服三剂,三日后辰时来复诊。记住,禁酒色,远肥甘,每晚亥时以涌泉穴贴吴茱萸粉,引火归元。"

张恪接过药碗,热气氤氲中忽然红了眼眶:"岐大夫,我......"岐伯摆摆手:"医者意也,治病如治国。你如今虚火浮越,好比君不制臣;脾失统摄,恰似官失其职。待真阴充盛,阳气密固,自能如《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雨停了,张恪揣着药包走进夜色。岐仁堂的灯笼在巷口摇曳,像一颗悬在人间的星辰。林夏收拾药案时,见张恪落下的名片背面写着行草:"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她轻轻叹了口气,把名片插进《傅青主女科》书页间。

炭炉里的火渐小,岐伯捻着山羊胡看向窗外。春夜的风带着草木清香,檐角铜铃又轻轻响了,惊起一只宿鸟,扑棱棱飞向缀满星子的夜空。这一晚的雨,这一炉的药,终将化作晨光里的生机,在某个血色退尽的清晨,开出健康的花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