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51章 腹胀如鼓背后的补泻玄机

第51章 腹胀如鼓背后的补泻玄机(2 / 2)

"把鞋袜脱了。"只见小腿皮肤紧绷光亮,指压后凹陷久久不回。"《黄帝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您前番大虚未复,又嗜酒助湿,脾阳被困,水无所主,故发为水肿。"

这次他开的是肾气汤加减,熟地、山萸肉、肉桂、附子配伍茯苓、泽泻。"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原是《小儿药证直诀》里调和之剂。"岐大夫将药包递给护士小林,"但您脾肾两虚,需补泻兼施,待水湿稍去再专事温补。"

三、塞因塞用:破局之道的顿悟

三剂药下肚,肿胀却纹丝不动。陶明远第三次来诊时,腹部已胀如鼓,连皮带扣都崩断了两根。"是不是药太轻了?"他抓着岐大夫的袖子,眼中满是焦虑,"我上网查过,水肿得用利尿剂,您给我加点攻水的药吧!"

岐大夫摇头,指节叩击着《难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段落:"您摸摸这肚子,虽硬如鼓但按之不疼,晨起眼睑浮肿而小便清长,此乃虚胀而非实胀。《黄帝内经》'塞因塞用'之法,正为此等虚证而设。"

他踱步到药柜前,指尖依次拂过茯苓、泽泻的抽屉:"前番用肾气汤,犹恐三泻之剂耗伤正气。如今当弃利水之品,专以填补为要。"说罢挥毫写下理阴煎加减:熟地、当归、干姜、炙甘草、人参、附子、白术,剂量皆用至两钱。

"这理阴煎出自《景岳全书》,"岐大夫详解道,"熟地滋肾阴,人参补脾气,附子、干姜温命门之火。《脾胃论》言'土得火而能生',命门火旺则脾阳自振,水湿不化而自消。正如大禹治水,非以堤堰堵截,乃疏川导滞耳。"

四、大补回春:破茧重生的启示

第一剂药服下,陶明远夜里起了三次夜,尿量多而色清。次日清晨,他惊喜地发现脚踝肿胀消退了大半。"岐大夫,这药怎么越补越利水?"他撸起裤腿,露出不再发亮的皮肤。

"此乃阳复湿化之象。"岐大夫诊完脉后露出笑意,脉已从沉细转为和缓,"《神农本草经》言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既能补脾又能燥湿,可谓一举两得。"

连服二十剂后,陶明远的肚子已平复如常。他抱着一摞养生书籍走进诊所,这回穿的是宽松的棉麻唐装:"岐大夫,我把烟酒都戒了,现在每天跟小区大爷打太极拳。您看这《温热论》里说的'胃湿久蕴,酿热生痰',是不是就跟我喝酒伤脾一个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