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买活 > 买活第235节

买活第235节(2 / 8)

同时其余城区的百姓,也有被冻死的危险。调查团当时走遍了京城,也受到各街坊乡亲们的关照,也没有只关照南城的道理。因此,经过紧急商议,现在初步的打算是这样:南城一带,受灾严重现在还住在窝棚里的百姓,听其自便,愿意跟买活军南下讨生活的,跟我们去天港上船南下,愿意留下的,经过里长组织,编成一队一队,朝廷拨银子抓紧建几个火窝子过冬。”

这火窝子就犹如鸡毛店一般,是大通铺,底下是一个地窖,铺满了柴禾煤块,封好之后,点上火,能够暖上一两个月,这种东西只有住的人多才划算,同时再加上屋内几个炉子,以及多人体温带来的暖源,可以勉强达到在一般居民在家烧炕的暖和程度,但是内部环境之恶劣,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火窝子很容易染病,皮肤病、跳蚤、伤寒,火窝子都是常见的病源,不是说住进去了就能平安到春的,有了暖和不会冻死,但也可能被火窝子里的恶霸欺负,夺食饿死,染病病死,所以,应该也有不少人,宁愿南下去讨生活,也不愿意留在京城住火窝子——今年有买活军的善心,度过去了,那明年呢?

许多没信心在明年冬天以前,重新把屋子盖好,过冬的柴火存好的人家,肯定会选择尽早南下的。留下来的人,或者投亲靠友,或者去住火窝子,也将大大节省煤球的用量,张老师也说得很仔细,“火窝子还是烧柴禾为主,所以我们用一部分煤球和京郊的农户换了秸秆、柴禾,现在第一批火窝子已经封窖了,南城今年应该不至于大范围的冻死人。”

农户在田里烧秸秆,这绝不是历史悠久的事情,千百年来的传统其实是把秸秆带回家里当作宝贵的燃料,开玩笑,柴禾都得上山打的时候,把秸秆一烧了之?那是不打算过日子了!

在京郊一带,柴禾的价格颇贵,不过再贵也没有比煤球更贵的,这么一腾挪,买活军手里就有很多煤球的余量了,他们当然不会把它卖掉,而是准备用这些余量来周济其余三个城区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家里烧不起炕,只能用火盆、炉子取暖的人家,今年怕是很难过的,他们备的燃料很可能并不足,这样的人家,咱们一家给一点,说不得就多了一户人家从冬天熬过来了。”

这可是让人眼圈发红的大好事啊!屋内的女娘们,家里多数还不至于如此紧巴——有能力和买活军往来的家眷,她们的日子不会差,而卫妮儿这些识字班女娘呢,就算一开始起点低,可有这份能耐,又有了从买活军那里获得的一点资源,不说富足吧,至少今年不用忍饥受冻,还是可以保证自家的柴禾供应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