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礼物”,以示友好。
这一手果然起到了效果。老者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连忙派人火速前往松浦家的居城报信。
等待的时间里,扶余慈命令部下在村外空地扎营,严禁骚扰村民,并拿出部分携带的盐块与村民交换了一些新鲜蔬果。这种克制的态度,进一步缓解了双方的紧张关系。
两天后,松浦家的地头,一个名叫松浦弘信的中年武将,带着百余名装备明显精良不少的武士赶到了村子。
松浦弘信身材不高,但十分精悍,眼神锐利如鹰。他仔细查验了扶余慈的印信文书,又观察了扶余慈队伍的军容,尤其是在看到那些虽然老旧但制式统一的唐军弓弩和甲胄时,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扶余慈再次表明来意,强调自己是大唐郡王,来此并非侵略,而是希望获得一块土地安居,并愿意与松浦家这样的地方豪强建立友好关系,甚至进行贸易。
“大唐……郡王……”松浦弘信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他久在沿海,自然听说过隔海那个庞大帝国的威名。
一个流亡的、但得到帝国正式册封的郡王,带着一支看起来颇有战斗力的队伍来到自己的地盘,这既是威胁,也可能……是机遇?
尤其是扶余慈提到的“贸易”,更让他心动。松浦家本就以海贸起家,若能通过扶余慈这条线,与大唐建立起哪怕是一丝微弱的联系,获取唐货,其利益将难以估量。
权衡利弊之后,松浦弘信的态度客气了许多。他表示,此地荒僻,郡王殿下若不嫌弃,可在海岸附近划出一块无人之地暂居。
至于更进一步的合作,他需要禀报松浦家的家主定夺。
这已是扶余慈目前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他强压住心中的激动,郑重向松浦弘信道谢。
于是,在松浦家默许下,扶余慈终于获得了一块位于海湾深处、相对隐蔽的狭长平原作为立足点。
他立即指挥部众,伐木筑寨,开垦荒地,并将此地命名为“济州”,以此凝聚人心。
有了相对安全的基地,扶余慈开始大刀阔斧地行动。
他利用带来的工匠,建设屋舍,修缮武器,打造船只。
同时,派出小股队伍,以贸易或雇佣兵的形式,积极接触周边其他豪族,如筑紫、肥前等家族,一方面收集情报,另一方面展示力量,暗中散布“百济王嗣归来,得大唐支持”的消息,搅动九州本就微妙的局势。
他也始终没有忘记王璡提到的“石见银山”。虽然那位于更东边的本州岛,距离遥远,但他已悄悄派出心腹,伪装成商人或寻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