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凯旋仪式。
青州……那里是太子李承乾奉旨抚军、统筹后勤的所在。
想到太子,薛仁贵心中的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甚至压过了对妻子的思念。若非当日太子在陛下面前力荐,他一个无名小卒,焉能得授先锋重任?
若非太子在青州竭力保障后勤,调拨粮草军械,前线战事岂能如此顺利?这份知遇之恩、提携之情,重于泰山!
“没有太子殿下,便没有我薛仁贵的今日!”薛仁贵在心中再次坚定了这个念头。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他都必须在回长安之前,先去青州觐见太子,当面叩谢这份天高地厚之恩。
数日后,大军抵达黄河北岸。河对面,便是青州地界。
侯君集传下将令,全军择地扎营,休整三日,等待朝廷犒赏使团的到来,同时,允许有功将领分批渡河,前往青州行在觐见太子殿下。
薛仁贵得到消息,立刻整顿衣甲,带着几名亲随,第一批渡过了黄河。
踏上南岸的土地,距离青州城越来越近,薛仁贵的心情也越发激动和庄重。
他仔细检查了自己的仪容,确保甲胄鲜明,一丝不苟。这不仅是对太子的尊敬,也是代表大唐军威的体现。
青州城早已得到了消息,城门大开,道路两旁甚至有百姓自发聚集,想要一睹这位名震辽东的“白袍将军”的风采。
当薛仁贵一行骑马入城时,引发了阵阵欢呼。
太子行辕设在原青州刺史府内。府门外戒备森严,气氛肃穆。
薛仁贵在门外下马,整理了一下因为骑马而略显褶皱的披风,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上台阶,向守门的东宫卫士递上自己的名刺和印信。
“末将左骁卫将军、河东县公薛仁贵,奉旨凯旋,特来觐见太子殿下,叩谢殿下知遇之恩!”他声音洪亮,姿态恭敬。
卫士不敢怠慢,立刻入内通传。
不过片刻,里面便传来了清晰的宣召声:“太子殿下有令,宣左骁卫将军薛仁贵入内觐见!”
薛仁贵再次整理了一下衣冠,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低着头,步履沉稳地走进了这座临时充作太子行辕的府邸。
穿过几重庭院,来到正厅之外。只见厅门敞开,太子李承乾并未端坐于正位之上,而是站在厅门口,面带温和的笑容,正看着他。
薛仁贵不敢直视,连忙紧走几步,来到阶前,推金山,倒玉柱,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末将薛仁贵,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
“薛将军快快请起!”李承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