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等于在倭国钉下了一颗钉子,未来或可成为我大唐经略倭国的前哨。
他若失败,死于乱军之中或默默无闻,那也是他能力不济,与我大唐无关,朕已给了他机会和名分,谁也挑不出错处。
而且,无论成败,他都能在倭国制造混乱,消耗倭国的实力,使其无力觊觎朝鲜半岛,可谓一举多得!”
这个计划,充满了政治上的冷酷与算计,却又无比巧妙地将扶余慈这个包袱转化为了一个可能的机会。
魏征沉吟片刻,虽然觉得手段有些不够“王道”,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解决扶余慈问题的一个极佳方案,而且符合大唐的利益。
他缓缓点头:“若如此,倒也未尝不可。只是,需严格控制支援力度,绝不可使其坐大,反噬自身。”
房玄龄和唐俭也陷入了思考,越想越觉得太子这个提议虽然大胆,却极具可行性。
“可是陛下,”房玄龄还是有一点疑虑,“支持一个郡王去海外就藩,总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以及……值得投入这些资源的好处。”
毕竟,哪怕只是有限的支援,也是要花钱粮的。
李世民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个近乎狡黠的笑容,他扬了扬手中的密信:
“这就是承乾此计最妙的地方了。
他在信的最后提到,据一些往来海商及前朝遗留下的零星记载,倭国境内,确切地说,就在其本州岛西部,有一山,名曰‘石见’……”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着臣子们好奇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道:“此山,非比寻常。据称,山中所产非石,而是……白银!而且,是储量极其惊人的白银!太子称之为‘石见银山’!”
“银山?!”
“储量惊人?!”
这一次,连最沉得住气的长孙无忌和魏征都失声惊呼,脸上露出了极度震惊的神色。
白银!在这个时代,那就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是国库充盈的保障,是支撑庞大帝国运行的血液!一座储量惊人的银山,其价值根本无法估量!
李世民看着重臣们失态的样子,满意地笑了,他的呼吸也因为激动而略显急促:
“太子言道,若此消息属实,哪怕只能分润其中一部分,也足以让我大唐国库数十年无忧!
支持扶余慈去倭国搅局,花费些许钱粮军械,若能借此契机,未来有机会将这银山纳入掌控,或者至少打通获取其白银的渠道,这代价,简直微不足道!”
殿内的气氛彻底变了。之前所有关于道德、礼制、成本的争论,在“石见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