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穿越1962我以八级拳打天下 > 第316章 摘桃子

第316章 摘桃子(1 / 3)

鹏城,这座曾经的边陲小镇,已经是国际大都市了。

作为早期进入并深度参与特区建设的先锋,华兴集团控股的华鹏发展公司在这片热土上,已经埋头苦干了整整三年。

三载春秋,足以让沧海变桑田。

首先立起来的,是鹏城的门户与骨架。

在蜿蜒的海岸线上,一座现代化的深水港码头已初具规模,如同巨人的臂膀,伸向蔚蓝的大海。

巨大的起重机昂然屹立,取代了昔日小渔村里零星的木质渔船。

汽笛长鸣,迎来了载着大型机械和建材的万吨巨轮,也送走了一批一批“鹏城制造”的出口货物。

这座码头,不仅是物理上的通道,更是鹏城与世界连接的咽喉,标志着它“外向型经济”命脉的打通。

与此同时,华鹏发展公司推动的“三通一平”基础工程,让曾经泥泞的乡间小路,被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取代。

道路如同城市的血管,为后续的建设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养分。

紧接着,是城市天际线的革命。

在华鹏发展及其他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座座高楼大厦如同雨后春笋,刺破了昔日低矮的天空。

其中,由华鹏发展公司主导建设的“国际金融中心” 成为了耀眼的地标。

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建筑,而是信心与实力的宣言,向所有观望者证明:

华夏的经济特区,有能力创造现代化的奇迹。

脚手架林立、塔吊旋转的景象,是这片土地上最寻常,也最动人的风景。

硬件的完善,立刻吸引了软件的注入——资本与企业。

码头和高楼,构成了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港资的玩具厂、电子装配厂,日资的精密仪器车间相继在规划好的工业区内开工投产。

生产线的流水声,与建筑工地的轰鸣声,交织成一首“工业化”的协奏曲。

一批批外资贸易公司、金融机构,开始在鹏城发展建造的写字楼里挂牌营业。

金发碧眼的外籍高管、夹着公文包的港籍经理,行色匆匆地出入其间,带来了全新的商业规则与管理理念。

为满足外来投资者和技术人员的生活需求,由华鹏发展参与建设的第一家涉外酒店、第一家超级市场也应运而生,悄然改变着这座城市的肌理与生活方式。

然而,当这片热土从蓝图变为现实的财富摇篮时,嗅到机会的,远不止循规蹈矩的市场力量。

华鹏发展公司作为开拓者,刚刚将荆棘踏成坦途,一些背景特殊的“访客”便接踵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