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之行的最后一站,杨春元和戴克俭驱车前往伯克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园里,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走在草坪上,讨论着暑假的旅行计划,空气中弥漫着轻松的氛围。但杨春元的心里却一点都不轻松,他要见的奥本海默,是破晓计划最后一位核心成员,也是最难说服的一位。
奥本海默的办公室在物理系大楼的三层,门口挂着“量子力学前沿研究组”的牌子,旁边贴着一张课程表,上面写着他下周要讲的“核裂变与能量释放”。杨春元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清脆的“请进”。
推开门,奥本海默正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着一串复杂的公式。听到动静,他转过身,那双锐利的眼睛扫过杨春元,带着几分审视“您是?我好像没见过您。”
“奥本海默教授,您好,我是杨春元,来自中国东北军,是破晓计划的协调员。”杨春元递上名片“我刚从加州理工过来,爱因斯坦教授已经答应加入破晓计划,迈特纳教授和佩尔斯先生也已经签约,现在就差您了。”
“爱因斯坦?迈特纳?”奥本海默挑了挑眉,接过名片看了一眼,随手放在桌上“破晓计划。。。我很好奇,你们为什么会找我?美国有那么多优秀的核物理学家,你们为什么偏偏选我?”
“因为您是最懂‘核裂变实用化’的人。”杨春元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看过您去年发表的《铀核裂变的能量估算》,里面对临界质量的计算,比剑桥大学的研究领先了至少半年。您还向美国国会提交过‘核裂变武器化’的申请,虽然被驳回了,但这说明您比任何人都清楚,核物理不仅能做理论研究,还能变成真正的力量,而破晓计划,就是要实现您的这个野心。”
奥本海默的眼神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意外,很少有人能看懂他那篇论文里的深层想法,更别说点破他的野心了。
他走到椅子旁坐下,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请坐,杨先生。您说说,破晓计划能给我什么?伯克利能给我最好的学生,最自由的研究环境,我为什么要去一个陌生的中国?”
“伯克利能给您的,只是自由,却给不了您实现野心的机会。”杨春元坐下,戴克俭从公文包里掏出破晓计划的方案“您去年向国会申请的研究经费,被驳回了,您想在伯克利建一个小型核反应堆,学校只给您批了5万美元的预算,连一台离心机都买不起。您留在这里,只能对着黑板上的公式发呆,看着别人把您的想法变成现实,这不是您想要的,对吗?”
他把方案推到奥本海默面前“破晓计划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