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去做学徒小工都没有人愿意收。”
宋妙无奈道:“你同他比做什么?有几个人能比他?”
“宋姐姐也不过比我大几岁……”
眼见面前小孩已经钻了牛角尖,宋妙想了想,道:“你且听我说,项管事提的那一位朱梁富朱员外,我晓得是哪一位。”
“我同他虽然不熟,与他女儿却往来颇多,还得过她一家许多照拂——我唤她做朱婶子。”
“他家杀猪起家,因杀生颇多,年年都要向慈幼局、惠民局、安乐庐几处地方捐银送物,以图心安,哪怕没有项家那一笔银钱,朱员外晓得你这样情况,多半想也不想,都会收助你成人长大。”
“朱家在京城多年,朱员外为人十分仗义,这几年生意做大,越发名声在外,他若出面给你寻个上好武馆,不过是几句话的事情。”
“你不愿跟项家扯上关系,等到了京城,我陪你上门,一道同朱员外说清楚,把眼下一应开销、吃住都记在账上,恩情记下心上,将来再还——你越成器,他得好处越多,你回报也越多,难道不好?”
“你若入伍得功,得了赏银,得了功名,或是自己开了镖局,难道会不做回报?”
“当然会!我不是那等忘恩负义的!”梁严急道。
宋妙笑着道:“那不就结了!”
又道:“凡事不要只顾着靠自己,独木难成林,分明能借力的,旁人也愿意给你借力,为什么不借?”
“你且想,今日他助你,明日你回报他,你若是他,举手之劳,哪怕换不来涌泉相报,当真能救能助一个小儿,将来小儿上门感谢,将你好处拿出去说,难道会不欣慰?”
梁严忍不住照着设想了一下。
他太清楚自己一定会感念这样恩情,如果自己将来事业有成,遇得这样一个小儿,能做帮助……
——要什么回报!本也不是为了回报的!
等到小儿长大了,即便没有大前程,哪怕只是上门来走动走动,逢年过节问个好,自己心里该有多高兴,多痛快啊!
梁严顿时豁然开朗。
宋妙又道:“我也很想你进京——虽有那项林,咱们不理他就是,你若来了京城,进了武馆学了武艺,想必气力越来越大。”
“过个几年,除却搓豆子,柴禾也可以交给你劈,水缸的水也可以尽给你挑,有人挑事,你带着师兄弟往外一站,胳膊一举,混子泼皮就吓跑了!”
“遇得忙不过来,你又休息时候,我自要叫你来搭手的,做了新菜,还可以多一张嘴巴来试菜,难道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