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墨书栈

繁体版 简体版
轻墨书栈 > 世子稳重点 > 第861章 分权监察

第861章 分权监察(1 / 4)

两位傲娇的宰相,真的做到了公私分明。

政见上我可以赞同你,但原则上我依然讨厌你,并且恨不得把你弄死。

赵孝骞觉得挺好的,他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

可以争斗,而且必须存在争斗,但要把争斗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现在政事堂内的气氛和状态就很不错,是赵孝骞希望达到的状态。

“不仅是青苗法,别的新政也一样,你们应该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了里面的利弊,为何没有试着修正它?”赵孝骞问道。

这个问题比较尖锐,群臣面面相觑,有些人面露难色,也有些人面露羞愧。

为何以前没有修正?

原因太多了。

最大的原因是权力利益,新旧两党之争的根源问题,是新兴权贵和旧权贵的利益之争。

新政太多方面触碰到旧权贵地主集团的利益了,这些人手握权柄,自然不肯轻易妥协。

于是对新党疯狂反扑撕咬,以至于新政在这数十年里几废几立,反复无常,这都是党争激烈的结果。

其次还有很多原因,包括皇帝的立场和态度是否坚定,两党阵营势力此消彼长,朝堂和民间自发的以及人为制造的舆论风向,士商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夺朝堂的话语权等等。

事情复杂到了这个地步,前几代皇帝其实是很头痛的,想解决又没有那么大的胆魄,皇帝的个人立场其实也在新旧两党之间摇摆不定,于是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既然子厚和子由两位的意见一致,那么朕提出下一个问题……”赵孝骞环视群臣,缓缓道:“如何解决新政落实地方后,朝廷对地方的监管问题?”

说完赵孝骞看着章惇,道:“子厚先生,你先说。”

章惇思忖半晌,叹道:“臣能想到的,只有让御史台对地方担负监察之责,并且形成常制,由御史台派员常驻地方……”

赵孝骞紧接着问道:“可是,如何杜绝监察御史与地方官员勾结,合谋牟取私利,欺瞒朝廷呢?”

“御史台监察地方,但谁来监管和制衡监察御史的权力?”

“监察直奏之权若是在地方上无限放大,各地州府县能做主的便不是地方官员,而是这些御史了,他们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地方诸侯,这是朝廷不能容许的。”

“而皇帝和政事堂若只听信监察御史一家之言,难免混淆视听,偏颇事实,造成无数冤案错案。”

“长此以往,朝堂上的御史台坐大了,但地方上推行新政反而愈发乌烟瘴气了。诸公,朕请教,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