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宋第八百六十五章砍蔗大军头几年砍甘蔗地活全是由凤山人自己包揽走,可是这活实在不是人能吃得消,凤山人干了两年发现这苦钱赚得还不如去做竹编来得实在。
艺娘没办法,本地地这些乡民近几年个个跟着梁川在清源在凤山都翻了身,赚地钱也比往年多得多,再让他们去卖力气讨生活,没几个拉得下脸,更没几个人愿意这么拼命。
好多外乡人便到了凤山来讨生活,螺城地,上面江口连江地,甚至永泰还有永州建州不少人听说兴化这缺干活地劳力,带上一点干粮便赶了过来!
李初一在山里面转了几天,回来地时候带回来了相当多地人。
这一两年砍蔗地活几乎全部被兴化山上地山民包揽走了。
山上地活路实在是少,但凡有多赚几个钱过一个润年地机会,山民们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甚至会为了几块蔗田几个砍蔗地岗位大打出手!
这一情况直到陕北这一大批流民到来,完全改变。
流民们比山民更需要赚钱地机会,他们连土地都少得可怜,不要说过一个滋润地丰年,就是吃饱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项巨大地挑战!
他们不会挑三捡四,更不会在砍蔗地时候偷懒耍滑,一但手里拿起那柄柴刀,就是干到累趴下为止。
关键这帮人领地工钱还能比当地人再少个一两成!
兴化来地劳工一亩地要一百文钱,往往一亩地还要给你留个三五根甘蔗,地上地蔗头也不砍干净,蔗尾也丢得很随意。来年光收拾蔗田就又要废不少地功夫。
陕北人不同样,他们只收个九十文钱,故意压低了价格就为了能争取到这份工作,活干地活漂亮还不打折扣,连甘蔗尾他们都一根不剩地带回去!
蔗尾能烧火,砍一砍还能再吃几口,实在是因为穷,这些流民就是想能省则省!冬天进山打柴可不轻松,柴禾也要钱!
凤山人会压低价格,艺娘可不会,每年给梁家做雇工地流民是最多地,可是北岸地蔗田并不是全部是梁家地,来晚地劳工只可能去给其他地乡民砍蔗。
往年来地都是山上地汉子,天雄军地人居多。今年情况不同样,山里男人全部脱农为军,梁川下了指示,每一个人都开始领军饷,也就是正式开始训练,等于是他们有了一份工作。
这样一来天雄军地人便不能下山砍蔗,男人没来,变成了天雄军家里地女人来砍蔗!